罗生门式(罗生门结构)

罗生门式(罗生门结构)

事实和真实有何区别?在我认知里事实指的是本来就存在的事情,真实是我们曾修饰过的世界,当我们叙述得越多,我们距离真实就越遥远,在利益最大化的今天,事实的存在可能只在当下。

1950年的《罗生门》,开创了电影新时代,开启了人心幽暗之门


黑泽明执导的电影《罗生门》于1950年在日本上映,一部老片让我百看不厌,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让我认清自己,能够让我很好的面对明天,不在纠结过往,这或许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。

但看电影名字,或许会让人摸不着头脑,罗生门其实寓意着连接人间和地狱的通道,一方为恶,一方为善,高大阴冷的罗生门前连鬼魂都不愿探知人性的险恶之处。一念之差,便会踏入万劫不复的地狱。

罗生门式叙事结构

《罗生门》主要讲述的是在罗生门前所发生的一桩杀人案,案件中的武士、强盗、女子、樵夫都各执一词,使得原本简单的案件扑朔迷离,最后在行人的坦述下真相浮出水面。导演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件将人内心深处的黑暗面完美地呈现出来,引人深思。

1950年的《罗生门》,开创了电影新时代,开启了人心幽暗之门


所谓罗生门式最先来源于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一个故事,主要运用于叙人或叙事的故事情节中,人的复杂性无疑会引起影片情节的跌宕起伏。

黑泽明的这部影片可以说是罗生门式叙事结构的开山鼻祖,生动巧妙地赋予影片情节层次感和节奏感,关键事件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,而说辞单看又显得逻辑完整严谨,可当所有人的说辞汇聚在一起时,事件的真相便无法揭露。

1950年的《罗生门》,开创了电影新时代,开启了人心幽暗之门


这样的叙事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悬疑片或推理片,通过层层线索便可找出最后的真相,而是把案件的突破放在人物上,每个人口述成为真相的钥匙,如此主观化的线索置于客观的案件中便增添了一份悬疑感,能够引起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的好奇心,吸引眼球,跟随着导演的叙事节奏走下去。

人性的复杂性

影片看似是在核对每个人物叙事的真伪,实则在向观众揭露人性的复杂性。武士通过灵婆阐述着事件的发生缘由,把自己说成因对妻子失望而自刎的好男人形象,言语中不乏描述妻子的浪荡和不忠,对于强暴妻子的强盗却描述成极具男子主义的形象,无疑具有讽刺意味。

1950年的《罗生门》,开创了电影新时代,开启了人心幽暗之门


强盗承认了自己强暴女子的事实,而把武士的死说成是自己与实力不相上下之人比武的结果,将自己描述成男子气魄的形象。

女子则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,述说着自己被强暴时武士冷漠的态度让自己心灰意冷,请求丈夫杀死自己,最后在绝望中昏倒,醒来后丈夫已倒在了血泊中。

1950年的《罗生门》,开创了电影新时代,开启了人心幽暗之门


樵夫以旁观者的身份,叙说了案件的缘由,原来是因为女子想让两人决斗来争夺自己,但武士胆小怯懦不愿为之争斗,于是女子挑拨两个懦弱的男人致使他们争斗,强盗侥幸杀死了武士。然而在行人的揭露下,得知了樵夫也撒了谎,是他偷走了那柄短剑。

谎言,是为了掩盖真相,武士和强盗不愿他人知道自己的怯懦,女子不愿他人知道自己的狠毒,樵夫不愿他人知道自己的偷盗行为,所有的自说自话都在掩饰着自己内心的罪恶。


本文地址:https://zixun.gpbctv.com/zixun/202103/145138.html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